shùqīngtíng

竖蜻蜓


拼音shù qīng tíng
注音ㄕㄨˋ ㄑ一ㄥ ㄊ一ㄥˊ

繁体豎蜻蜓

词语解释

竖蜻蜓[ shù qīng tíng ]

⒈  一种杂戏,其动作为头脚倒竖,用双手支撑全身。亦泛指这种动作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一种杂戏,其动作为头脚倒竖,用双手支撑全身。亦泛指这种动作。

元 郑光祖 《老君堂》楔子:“我做将军古怪……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五六回:“行者 翻觔斗,竖蜻蜓,疼痛难禁。”
清 潘荣陛 《帝京岁时纪胜·正月·岁时杂戏》:“博戏则骑竹马,扑蝴蝶,跳白索……竖蜻蜓。”
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三官宝》:“其党十餘人常聚集於其中,或掇石较力,或悬空架横木,为翻觔斗、竖蜻蜓诸戏。”

国语辞典

竖蜻蜓[ shù qīng tíng ]

⒈  倒立,脚下头上的立起来。

《西游记·第二八回》:「翻觔斗,竖蜻蜓,当街上筛锣擂鼓,无所不为的顽耍。」

竖蜻蜓造句

1、表演者通常三人,他们逐层翻上九楼或十三楼,表演金鸡独立、白鹤亮翅、倒竖蜻蜓、刀劈四门、手纺棉纱等高难动作。

2、伴着强劲的音乐节奏,女孩不断搔首弄姿,不时拔掉裙子,做出强烈的踢腿动作,还有如劈“一字马”、“竖蜻蜓”的高难度动作,引来不少喝彩声。

3、姜昆认为,大赛中偏重技巧过多,相声新人虽然鼻子能吹口琴、身子能玩竖蜻蜓,但是“表面功夫多,实际功力浅”,明显“力度不够”。


词语组词

词语首拼